【闻“汛”而动】大医精诚显担当 抗洪防汛守初心,安中青年为保卫家园筑起“青春堤坝”

发布者:宣传部尤志成发布时间:2020-08-12浏览次数:246

2020年入夏以来,安徽省因连续暴雨天气及上游河段汛期导致水灾多发,防汛抗洪形势严峻,刻不容缓。危急关头,安徽中医药大学学生闻“汛”而动、乘风破浪,用坚守和奉献诠释了安中青年的责任和担当,为保卫家园筑起了一道道“青春堤坝”。

携父同守长江堤

7月12日下午,安庆市迎江区长风乡新义村外护圩水位高涨,即将漫堤。安徽中医药大学2018级中药专业的方虎强同学第一时间与父亲商量,一起加入了新义村防洪志愿突击队,开始了13天的夜班巡堤工作。

1.2公里的长江大堤,走一趟来回近5000步,每2小时一班,每班10人,24小时不间断。巡查过程中,方虎强和队员们时刻观测水位高度及水面有无漩涡,重点检查背水坡或者杂草丛生的地方,防止出现管涌和流土等现象,发现蛛丝马迹便立刻上报。“要横排走,不要纵排走”“要查全堤,不要只查局部”“要走草路,不要只走光路”“要走泥泞路,不要只走干路”——这些工作要诀,他谨记在心。

7月22日上午10:30,一阵急促的哨声让正在轮班休息的他从床上弹射起来,前外滩圩堤坝发生渗漏。他跑步到达险情发生地,挖土装袋、扛沙包、铺沙袋,头上艳阳高照,头下汗如雨滴,手上的水泡已磨出血水,加上汗液的浸渍,时不时地刺痛。直到下午5点,回到驻地的他,“瘫软”在江堤的界碑上。“在灾难面前,为家乡父老乡亲尽一份力,这就是我的初心”。

乘风破浪女汉子

在保家卫国面前,安徽中医药大学的女生们也亮出“巾帼”风采,不怕脏不怕苦不怕累,纷纷请缨战斗在防汛一线。

在蚌埠市淮上区小蚌埠镇,2018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项雪看到防汛抗洪招募令后,立即报名参加。她在镇里的每个下堤入口拉上警戒线,耐心劝返因关心水势而靠近堤岸的居民,查看内外坡及护堤地有无裂缝、滑坡、陷坑、浪坎、散浸、渗漏,不敢漏掉任何一个细节。她要对群众安全负责,对自己负责,才能不负“新时代好青年”的使命。

在阜南县蒙洼蓄洪区,2018级护理专业的马赐一直负责防汛物资捐赠和环境整治等志愿服务工作,面对返家休整的建议,毅然表态“汛情不结束,我坚决不撤离”。在铜陵市枞阳县,2018级中西医临床的吴好雨沿江监督非法捕捞、检查防汛器材、登记捐赠物资并协助人员、财产疏散转移等,工作条件十分艰苦,吴好雨说:“我们所做的一切,保的是家乡的田地,护的是自己的家园,这点小苦小累根本算不了什么。”2017级中西医临床的吴旻穿上迷彩服、带上鲜红的志愿者袖章,加入了家乡明光市三界镇抗洪抢险第二突击队,跟着党员先锋们在堤坝上装沙袋,把堤坝加高50厘米,“守住堤坝,才能守住3万名百姓的家园,13万亩农田才不会绝收。”

7月23日8时,淮河临淮关水位达20.10米,超警戒水位1.10米,凤阳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启动防汛三级应急响。2018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杨阳,只身一人前往社区居委会,加入了志愿者队伍。社区巷子里的水已没过半条腿,男同志光着臂建堤坝,她就站在雨中提灯照明,给支援的解放军送水,劝返过往车辆和行人。她说:“心中有信仰,肩上有责任,脚下有力量。”

爱心义诊“红马甲”

8月6日,在合肥市168中学洪水受灾群众安置点,安徽中医药大学爱心医疗服务团联合合肥团市委,为安置点群众提供中医义诊和健康养生知识科普。

该服务团由学校128名师生医护员工组成,其中有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最美志愿者”齐亚军老师、二附院医生杨佳、三附院医生罗时昱等担任指导老师。诊疗室内包含了中医问诊区、针刺艾灸区、拔罐区、推拿按摩区、耳穴埋豆区、养生花茶区、养生功法教授区等,他们还会根据患者不同的情况,组合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60多岁的张大爷患有肩周炎好多年了,经过洪水灾害的折腾,肩膀都抬不起来。经过服务团针刺、拔罐、艾灸等一系列治疗后,肩膀现在能抬起来很多了,还学会了简单实用的保健操和艾灸。

从战“疫”到抗洪,该校团委积极组织大学生就近就便投身返家乡社会实践,让学生在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

“洪水无情人有情”,在迎风飘扬的党旗团旗下,每一位冲锋上阵的安中学子,都是安徽中医药大学“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的缩影。学校将继续坚守立德树人初心、培育时代新人使命,引导广大师生为全面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汇聚磅礴青春力量。(叶兰兰、孟雪峰、王嘉莉/文图 张军/审核 尤志成/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