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博娱乐,必博BBO下载app

【振兴中医药,大学怎么干】中医药大学的“双一流”建设

发布者:张磊发布时间:2022-07-15浏览次数:

中医药大学的“双一流”建设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安徽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 王琦


今天,我要讲四个方面的问题:什么是“双一流”?“双一流”建设的三个重要问题是什么?“双一流”建设的评价要素有哪些?我们今天在什么位置上,如何走向新起点?

一、什么是“双一流”?

对“双一流”的认识,我们是否清楚?为什么提出“211”和“985”以后又提出“双一流”?“双一流”与“211”、“985”有什么不同?面向 21 世纪、重点建设 100 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这就是“211”。北京大学建校 100 周年的大会上,国家宣布要根据大学的发展背景,选拔出一些发展当中占优势的大学,给予一定的技术支持和经济支持,以培养高端技术人才为主,建设若干所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因为是 1998 年 5 月提出,这就是“985”。“211”和“985”被称为“工程”,到了“双一流”,不叫“工程”。工程的特点是什么?是模式,大家围绕工程建立很多指标,完成效果虽有别,但实际趋同性很强,特色性减弱。国家要解决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提升的核心问题,要展现中国哪一所大学有什么样的特色能够引领世界,而不是受制于人,就不再是工程能解决的问题,因此做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的重大决策。首先是 2015 年 10 月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2017 年 1 月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到了 2017 年 9 月,三部委联合公布了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2017 年 10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双一流”是中央自“211”“985”以后的又一个国家战略,这个战略的总体思想是什么?是全面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的两个“力”,一个是综合实力,另一个是国际竞争力。我们要实现从高等教育大国到强国的历史跨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大学提供有力的支撑,如果大学做不到,整个国家就缺少了一个最重要的核心力量。因此请大家注意,之所以提出“双一流”,就是为了全面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那就不能所有大学都秉承一样的模式,也不能理解为把学校规模扩张、建制增加、招生量扩大。建设“双一流”,需要大学在与国内外比较中的核心竞争力的整体提升,并且国家对这个“提升”是有要求的,需要达到什么要求?大家要牢牢记住“世界”和“一流”两个词。“提升”后要达到的水平,不仅是一流的,而且是世界级。国家对首批“双一流”大学或学科进行评议,现在看来并没有都达到要求,评价的结果分成了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全面建成了世界一流大学;第二个层次是进入了世界一流大学的行列;第三个层次是完成了“双一流”建设的一些目标;第四个层次是没有完成“双一流”建设的目标。

我们来看中医药大学。2017 年公布的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共计 137 所,其中“双一流”建设学科涉及医学类的高校 23 所,包括“双一流”建设学科为中医药类的高校 7 所,分别是北京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希望必博娱乐,必博BBO下载app的中医药大学走进创建“双一流”的行列。


二、中医药大学“双一流”建设的三个关键问题

“双一流”不仅是契机,更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中医药大学“双一流”建设要注意三个关键问题:一是目标站位;二是人才建设;三是平台建设。

(一)目标站位

中医药大学要把握新时代背景下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朝向。首先,不是老房子新装修,而是要转型升级,也就是说不是我们把老房子表层刷上石灰、油漆,而是彻底从根子上转型升级。其次,不是扩大过去的基础规模,而是核心竞争力的全面提升。最后,不是原有学科知识生产资源的聚集,而是要体现创新驱动、体现世界的前沿、体现国家需求、体现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我刚才说了“三个不是”和“三个是”,要清楚有些是中医自身需求,有些是国家需求,有些是国家前沿的问题,有些是世界前沿的问题,这些层层叠叠的问题级别是不一样的。

中医药大学要明确“双一流”建设的目标。“双一流”是不是本地区的“双一流”?不是,北京中药大学不能只达到北京的最高水平、广州中医药大学不能只达到广州的最高水平、上海中医药大学不能只达到上海的最高水平。是不是几所中医药大学的“双一流”?不是。是不是中医药行业的“双一流”?也不是。是不是中国的“双一流”?我告诉你还不是。那是啥?是世界的“双一流”。

中医药大学要明确“双一流”建设的站位。“双一流”建设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就是发展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学科。学科的站位,不是跟全国几所中医药大学来比,一定是跟全世界来比。可以斩钉截铁地说,没有一流的学科就没有一流的大学!学科是学术的制高点,是大学的核心竞争力,是大学的重要标志。我们看世界顶尖大学,每一个大学都有各自的世界一流学科,风骚独自领,光景各不同。正因为有了一流的学科,所以才能成为一流的大学。

一流学科首当其冲是特色,学科建设特色在先,一流在后。什么叫特色?别人不能做到,我从一个点上能做到,哪怕只这一个点,这就是我的特色,是我最具竞争力的地方。特色是统领,特色是灵魂,特色就是独一无二!所以,必须突出重点、彰显特色、个性鲜明、独具一格、不可替代。特色学科具有引领和聚集效应,可以提升学术影响力,带动整体发展,抓住特色学科,就是抓住了纲领,抓住了灵魂。一个大学所有学科都达到世界一流水平,“路漫漫其修远兮”,需要漫长的岁月和道路,可能是 30 年、50 年,也可能是 100年。首要任务是建设一流特色学科。世界一流学科的共性特征大致有 6 个方面,即一流的学术队伍,包括一流师资、卓有成就的科学家、大师级学术领袖、高水平学术团队;一流的科技成果,包括一流科技产出,如高质量论文、突破性研究成果、原创性发现、原始创新技术和装备,体现第一生产力;一流的学生质量,包括优质生源、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拔尖人才、杰出校友;一流的学术声誉,包括学科和学校排名、大奖、国际影响力;一流的学科条件,包括一流的多学科交叉平台、良好的管理运行体制、良好的学科生态环境、经费保障支持;一流的社会服务,包括服务人类进步、服务国家获得经济或社会效益。世界一流学科,建设是一个长期的不断积累延续、不断传承创新的过程。我们要以“万里云天万里路,一重山水一重天”的精神状态,形成独具特色的世界一流学科,最终达到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总之,要“不重其大而重其特”,每个大学都要在林林总总、复杂多元的状态中,打造出自己的特色学科。我们还要在后面的“评价要素”中深入讨论。

总之,“双一流”建设,既要破除封闭固化做法,打破终身制,又要考虑高等教育战略布局,考虑国家急需、特色鲜明、无可替代的学科。每个中医药大学都要对学科认真梳理,合理布局,其中还要处理好“高低”“新老”之间的关系。处理好高峰和洼地的关系,办法是重视扬长,兼顾补短。洼地也是要填的,但是注意力过多地集中在填洼地,势必会对整体发展形成制约。“既是为山平不得,为尔添得一峰青”,要设立“高峰计划”,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和配置,把符合国家重大需求、前期基础良好、具备创新优势、特色鲜明的学科方向铸成大学的学术高地,在高地上再起高峰。处理好新老学科的关系,办法是“两保两顾”。要保住主干学科、保住传统优势学科,主干学科、优势学科都保不住,根基就要动摇。但是也要顾及学科群、顾及新兴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

(二)人才建设

建设“双一流”,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是第一位的。习近平总书记对于人才建设非常重视,2021 年 9 月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发表重要讲话,提出要大力培养使用战略科学家;要打造大批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要下大气力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要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高校特别是“双一流”大学要发挥培养基础研究人才主力军作用,全方位谋划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建设一批基础学科培养基地,培养高水平复合型人才。

得人才者得天下,重视人才队伍的未来建设,要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要积极发挥院士、国医大师、岐黄学者、国医名师、杰青、学科带头人等的引领作用,特别是充分发挥科技领军人才和战略科学家的重要作用。什么是科技领军人才?科技领军人才是多类型、多层次的,是在某个领域的科技发展中作出卓越贡献,具有代表性科学话语权的人才;是在某个领域的科技发展中掌握最新科学技术、最前沿领域知识、具有引领和带动作用的人才;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中坚骨干,能在重大科技任务中发挥挑大梁、带队伍的重要作用。什么是战略科学家?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这样定义战略科学家:具有深厚科学素养、长期奋战在科研第一线,视野开阔,前瞻性判断力、跨学科理解能力、大兵团作战组织领导能力强的科学家。战略科学家是科学领军人才中的领军人才,属于领袖型科学家、国家战略人才中的关键少数;既是战略家,也是科学家,是科技人才中的“帅才”,是担纲“国之重器”、突破“卡脖子”技术难题的领军人物,在科技创新活动中起着谋战略、指方向的重要作用。

大学不是比规模大、比占地多。美国的加州理工学院是世界最顶尖的理工类科研型学院,占地 124 英亩,全校学生只有2000人左右,不到400名教职工。截至 2020 年,加州理工学院的校友和教职工中产生了 75位诺贝尔奖得主,是世界上诺贝尔奖得主密集度最高的学府。学校的规模和条件固然重要,但是大家要想一想,当年西南联大是什么条件,培养出了杨振宁、李政道、邓稼先、朱光亚,他们都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栋梁。无论是从世界还是中国的历史看,学校教育的质量、教师的质量、优秀的学生,才是大学最重要的内涵和本质。亦如梅贻琦先生所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就是这样一个道理。

(三)平台建设

2017 年科技部等三部门印发的《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优化整合方案》指出,国家实验室“体现国家意志、实现国家使命、代表国家水平的战略科技力量,是面向国际科技竞争的创新基础平台,是保障国家安全的核心支撑,是突破型、引领型、平台型一体化的大型综合性研究基地”;国家重点实验室“面向前沿科学、基础科学、工程科学等,开展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等,推动学科发展,促进技术进步,发挥原始创新能力的引领带动作用。”平台建设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优质平台具有“虹吸效应”,可以整合科技力量,吸引聚集人才,稳定产出成果,推动学科发展,是实施大科学计划的重要支撑,而“时势造英雄”,大科学计划的实施又必然会培养和造就一批新的人才,从而形成人才涌现和硕果频出的沃土。因此,中医药大学的“双一流”建设要特别重视、积极发展以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为核心的创新平台建设。但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那是千里挑一、万里挑一、难以企及的,可以从省部共建或者省级重点实验室起步,积薪筑垒,逐步提升,形成立体多维的、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联合共建平台是当务之急。


三、中医药大学“双一流”建设的评价要素

有人总结了 10 个方面评价大学的综合实力,包括排名的位次、学科的评估、领军人才和优质梯队的阵容、承担重大科研项目的数量、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获得国家三大奖的数量、发表论文的数量和级别、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中标率、标志性的成果、杰出校友。总的来说,“双一流”大学的评价要素有三点:实力、贡献、声誉。建设过程中要形成评价、反馈机制,对标对表指标体系,应当以绩效为杠杆、以目标管理为要务、以机制为动力、以学术成就和标志性成果为地位。

具体来说,中医药的“双一流”大学应该具备五个“世界一流”。第一,一流的师资团队。不是一个师资,是师资团队,团队是什么概念?团队是群体、是整体。学校要名家荟萃,名师云集,名医辈出,前面讲到的加州理工、西南联大培育英才,都是有强悍的师资阵容。第二,培养一流的人才。没有一流人才就没有一流学科,打造一流本科教育,构建一流人才培养体系,夯实基础、确保主体的同时,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应用型人才、知识结构复合人才,要培养医工结合、产教融通的新型中医工程人才。第三,一流的科研水平。没有原始创新能力、没有前瞻前沿的研究课题,就达不到世界一流的科研水平。大家要注意到科研的两个性质——前瞻性和前沿性,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跟着别人跑”、“夹在中间跑”还是“引领着跑”,谁能最先抓准关键问题,谁迈开了第一步,谁在顶级期刊、权威期刊、影响因子高分期刊发表了第一篇论文,谁就是老大。中医药是打开中华文明的钥匙,我们要解码中医原理,全面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攻坚关键核心技术,形成核心竞争力,在自然科学中重新崛起。第四,文化传承,也就是一流的大学精神和文化,要凸显中医药文化原创性研究。一流的大学要推进人文教育与专业培训的有机联动,要能传承创新优秀传统文化。为什么要把优秀传统文化放在这里呢?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周年大会发表讲话时,提出新的征程上必须坚持“两个结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两个结合”说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而我们中医药就是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应该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文化自信。第五,一流的成果转化和社会服务能力。“一座大学一座城”,一流的大学不仅能基础研发,还要能应用开发、成果转化,形成中医药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及产业化链条,搭建区域性服务平台,服务行业,服务社会,服务基层。打造中医药原始创新策源地,加速中医药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升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为疫情防控发挥独特作用。

 

四、走向新起点

安徽中医药大学“双一流”建设需要闪烁亮点、找准痛点、形成着力点、走向新起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阔步前进!

我们先找亮点:天下名(明)医出新安,新安医学始于宋,鼎盛于明清而流传至今。上下数百年间,有文献资料可考证的医家近1000位,著作800多部。名医名著,名派名说,名药名方,博大精深,异彩纷呈,灿烂夺目,具有鲜明的新安特色。祁门御医之乡美名扬,祁门是新安医学发源地,历史上名医迭出,良医代代相承,是中国御医之乡;新安医学奠基人汪机是祁门人,弟子众多,不少御医都是汪机的徒弟;祁门中药资源丰富,品种多达895种,祁术、祁蛇等道地药材久负盛名。人痘接种法发源于安徽,是中国人民最伟大的历史创造之一,造福于全人类并促进了医学科学的新发展,为其后国外牛痘苗及减毒菌苗的发明研制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宝贵经验。

安徽中医药大学建校以来一直较强的传统学科、本校独有的学科、针对学科前沿的学科、进入国家级、省级建设项目。我们中药道地药材品质提升及产业化获全国认同,居领先地位。依托中药学高峰学科,围绕安徽道地药材品质提升开展中药产业链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获中华中医药科技进步一等奖,助力安徽中药产业发展。肝豆状核变性研究名列前茅。

我们要找准痛点:一流学科是动态的。你以为打了江山就能一劳永逸吗?不能。城头上今天挂着你的旗子,明天别人赢了就换他的旗子,这叫“城头又换大王旗”,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一流学科不是终身成就奖,要牢记学科评价存在“留住”、“警告”、“踢出”的动态变化。我们以中医药大学为例来看学科发展的动态性,通过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有些高校的学科发展异军突起,有些高校的部分学科显现落后。学科发展的动态性表明,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守住江山更难。

中医药大学的发展在特色优势、原始创新、平台建设、服务能力、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师资队伍、顶层设计、国际合作、管理能力等方面,对照“双一流”标准都存在一定差距。

找准痛点,敢于说出痛点,明确需要努力的地方,进而形成发展的着力点,提升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彰显特色。安徽中医药大学在教学规模、重点学科建设等方面有很好的基础。我们现有12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30个省部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安徽省中医院承担建设的2个中医药发展项目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支持范围。这些特色优势,都是我们的着力点。

“十四五”期间,中医药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工程、人才队伍建设、人才评价激励机制等方面,都会产生深刻的变化。安徽省委省政府对于中医药发展发了四个文件。我们要把握历史机遇期,服务国家高层次人才需求、重大科技战略需求、文化传承创新需求,服务中医药国际化“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需求,对标世界一流,走出中国特色的“双一流”建设之路。我们不但要书写历史,还要创造历史,以坚韧不拔、矢志不渝的意志,让安徽中医药大学在双一流建设的征程中亮起来,炫起来,风采绽放,风光无限。

(根据王琦院士在 2022年7 月 15日,安徽中医药大学的报告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