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博娱乐,必博BBO下载app

中医外科研究所

发布者:宣传部尤志成发布时间:2017-12-26浏览次数:

1. 研究所介绍:

   中医外科研究所是在以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外科基础上组建;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医疮疡病学、安徽省重点学科中医外科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中医外科、安徽省重点专科中医外科建设单位;为博士、硕士学位学位授予点;拥有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免疫学三级实验室,中医数字化影像诊断安徽省实验室;现有高级职称12人,博士2人,博士、硕士生导师11人;主要开展中医药防治胃肠外科疾病(胃癌、粘连性肠梗阻)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中医药防治乳癖(乳腺增生病)的临床应用研究,中医药防治皮肤病的基础与临床应用研究,中医药防治肛肠病的基础与临床应用研究。

   该研究所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各级科研项目50余项,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论文8篇,获得科研成果、奖励及专利4项,学术专著2部。已培养本专业博士、硕士研究生50余名。

2. 研究所执行所长介绍:

 

  于庆生,男,196312月,现聘为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普外科主任,中医外科学实验室和教研室主任,外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安徽中医学院中医临床本科毕业获得学士学位,安徽医科大学外科学胃肠外科专业硕士学位。19867月毕业后留校至今,一直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外科从事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目前兼任安徽省中医药学会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外科分会委员;安徽省医学会外科分会常委等职务。担任《中医临床杂志》和《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等杂志编委。主要临床成就:(1)在国内系统提出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梗阻方案,尤其对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采用中医中药、微创、手术相结合的方法,使总体有效率达到90%以上。(2)在国内较早提出精准脾切除的概念,不仅减少了手术中出血和创伤,同时极大地减少了术后发热、门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在国内较早的提出中医药防治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他领导的团队对1000余例脾大、脾抗治疗结果表明,疗效处于全国领先水平。(3)把胃肠道肿瘤根治和术后早期腹腔化疗、中医药早期应用结合起来,不仅提高了胃肠道肿瘤病人的生存时间,而且显著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其经验在全国广泛交流。(4)提出腔镜(腹腔镜、胆道镜、胰十二指肠镜)联合中医中药治疗肝胆管结石,并研制了利胆排石中药疏肝利胆冲剂,使胆结石的治疗处于全国先进水平。同时,新近开展了对胆囊功能正常的病人,实施胆道镜下微创保胆取石手术,不仅保留了胆囊的功能,也减少了术后多种并发症尤其是结肠癌的发生。主要科研成就:(1)目前正在主持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芪黄煎剂对大鼠胃切除肠淋巴细胞归巢过程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 ”(编号:1308085MH138 )(2201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芪黄煎剂对大鼠胃切除后黏膜免疫屏障的影响”(编号30973855);(32000-2001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基金项目“胃癌术后早期小肠内滴注健脾通里中药改善细胞免疫功能和肠黏膜通透性临床研究”(编号00-01LP01);(42005年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氟尿嘧啶腹腔注射对鼠胃肿瘤抑制及其细胞凋亡研究”(编号2005KJ266),(52006年安徽省人才开发资金资助项目“中医药(芪黄煎剂)对胃癌手术后早期免疫调控和肠屏障保护研究”(编号2006Z040),(62007年安徽省科技攻关计划“胃癌术后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构建及其临床与实验评价(编号07010300201)”,(72008年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健脾通里中药芪黄煎剂对肠上皮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凋亡及其信号转导的调控”(编号KJ2008A44ZC)等。(82001年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胃癌术后早期小肠内滴注健脾通里中药保护肠屏障功能研究”(编号JL148)。并在该项目研究中获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进步奖。先后有80余篇论文在中英文期刊发表。主编及编写著作5部。

 

3.研究所副所长:潘晋方

4.研究所秘书:张琦

5.联系方式:13855139121

6.研究所研究方向:

1.中医药防治胃肠外科疾病(胃癌、粘连性肠梗阻)的基础与临床研究;2.中医药防治肛肠病的基础与临床应用研究;3.中医药防治皮肤病的基础与临床应用研究;4.中医药防治乳癖(乳腺增生病)的临床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