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博娱乐,必博BBO下载app

【中国中医药报】安徽中医药大学:彰显“大医精诚”创新实践育人

发布者:宣传部发布时间:2021-10-27浏览次数:

安徽中医药大学:彰显“大医精诚” 创新实践育人

张永群 方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重视和加强第二课堂建设,重视实践育人,坚持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认识国情、了解社会,受教育、长才干。

实践育人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2019年1月,安徽中医药大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依托“南新安 北华佗”的深厚中医药文化积淀,以德育实践为引领、以教学实践为支撑、以社会实践为拓展、以双创实践为提升,以增强学生实践能力、促进知行合一、提升社会责任感为出发的,以服务中医药事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发展为落脚点,构筑了“大医精诚”实践育人工程,并入选教育部第二批高校思政精品项目。

提高站位,以知促行,牢牢把握“大医精诚”丰富内涵

立德树人,德育为先。“大医精诚”出自唐代孙思邈著作《备急千金要方》,论述了有关医德的两个问题:一是精,医者要有精湛的医术,二是诚,医者要有高尚的品德修养。弘扬“大医精诚”,不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在需要,也是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

将“大医精诚”融入学校校训精神。学校校训为“至精至诚、惟是惟新”,前者为学校的育人理念,取意“大医精诚”;后者为学校的发展理念,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思考中医药发展规律、谋划学校发展大计。

将“大医精诚”融入人才培养大格局学校积极整合政府、医院、创新企业、红色基地、美丽乡村等资源,构建多单位协同的“育人共同体”。一方面,以专业课、专业实习实训等第一课堂教学为主体,另一方面,以学科竞赛、基地实习、社会实践、科研创新、创业实践、军事训练等第二课堂活动为补充。一、二课堂有效衔接,为学生提供成长成才的舞台。

将“大医精诚”融入思政教育大体系。学校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坚定中医信念,弘扬中医精神,充分彰显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特色,助推“三全育人”工作的高质量发展。学校领导认真落实高校思政工作责任,带头走上讲台,以中医药教育、对外交流、政策法规、科技创新、抗疫精神等为主题,每学期至少为学生讲授一场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有情怀的思政课。依托国家教育部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项目、安徽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基地建设、安徽省质量工程项目、安徽省高校思政工作领军人才和中青年骨干项目、安徽省振兴计划项目(名师工作室)等,打造了一批“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思政骨干。主题鲜明、丰富生动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为学生成长成才保驾护航、指明方向。从学院深入班级,从校内延伸到校外,从思政工作者扩大至全体教师,从显性教育转为文化涵育,推动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同向同行。

强化担当,以行求知,紧紧抓住“实践育人”生命主线

学校扎实推进实践育人项目建设、积极推动成果转化,打好“四大战役”,形成了优质资源向育人环节聚集、政策导向向育人环节倾斜、教师精力向育人环节汇聚的良好局面。

打好“共识”引领战,在形成育人合力上下功夫。学校成立了“大医精诚”实践育人工程项目领导组”,校党委书记任组长,分管学生工作副书记、项目负责人任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负责人担任成员,统筹规划项目实施,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政治共识、“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红线”的思想共识、“三全育人鲜明导向”的行动共识。

打好“融入”合成战,在加强制度建设上下功夫。实施“大医精诚”实践育人工程不是要“另起炉灶”,而是要与学校各项制度进行有机融合和合理优化。学校出台了《“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教学实施办法(试行)》《在校大学生申请创业休学认定及管理办法(试行)》《创新创业奖学金评审办法》《“院院合一”改革实施方案》《体育课程俱乐部制教学改革实施方案(试行)》《艺术教育俱乐部制教学改革实施方案(试行)》《安徽中医药大学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实施办法(试行)》等规章制度,将实践育人融入学校制度、学科、教学、管理体系,激励激发教师投入实践育人的积极性、主动性。

打好“协同”组织战,在完善体制机制上下功夫。学校积极优化产学研用资源,建立了直属附属医院和临床医学院“院院合一”的医教协同机制、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教辅结合”的部门协同机制、校内教育与校外实践“内外兼修”的校地协同机制、教研科研与企业管理“互利共赢”的产教协同机制,不断完善实践育人的协同创新机制,提升育人水平。

打好“特色”主动战,在创建品牌上下功夫。依托中医药学科专业资源和优势,培育“叫好”又“叫座”的品牌特色活动。充分利用党的十九大、改革开放40周年、五四运动10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重大节日、纪念日为契机,深入开展“我的中国梦”“与信仰对话”“青春心向党 建功新时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等思想引领类的德育实践活动,加强新时代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连续5年开展全省脱贫攻坚第三方监测评估,持续擦亮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无偿献血、抗洪抗疫等“国字号”“省字号”重点品牌活动,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认知国情社情乡情;依托国家级、省级和校内实验实训平台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打造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充分发挥学校中医药特色,注重学科融合,遴选优秀创新创业导师和团队,积极组织师生参加“挑战杯”“远志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互联网+”“创青春”创业大赛、“电子商务三创赛”等全国性竞赛,为学生搭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舞台。

以生为本,知行合一,处处体现实践育人显著成效

“知是基础、是前提,行是重点、是关键,必须以知促行、以行促知,做到知行合一。”两年来,学校建成一批育人载体平台、取得一批教学科研成果、培育一批具有“大医精诚”品质的中医药人才,社会影响力得到提升,育人成果显著。

平台建设有亮点 2021年5月,学校建成占地约300平方米的大学生素质教育展厅,用文字、图片、图表、实物和第二课堂成绩单数据平台,全面展现新时代大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精神风貌,也是学校实践育人工程建设的可视化成果。除此之外,学校还与安徽名人馆、渡江战役纪念馆、霍山红源广场、新站区磨店社区管委会、肥西县上派镇古埂社区、亳州市药王村等多个地区,组织共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截至目前,全校共有专业实践教学基地、社会实践基地、思想政治教育基地200余个。

理论研究有深度 学校成功申报了省级质量工程项目“大学新生入学教育”“中医药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等教学成果,《传承创新,应用导向,中药人才“专业五能”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荣获2019年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实践育人视域下中医学专业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体系构建》《以第二课堂为依托,完善实践育人体系》荣获2019年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此外,还有6个课题入选安徽省学校共青团2020研究课题。5项校级“大医精诚”思政专项研究纳入校级人文社科类研究项目,已发表论文5篇,拟出版著作1部、拟发表论文7篇。校团委还汇编了大学生优秀实践故事,根据抗洪救灾、社会调研等不同主题,编印“大医精诚 实践育人”青春筑堤篇、青春调研篇、青春见习篇等系列读本。

育人成果收获多项目建设以来,学校获得全国“挑战杯”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全国企业模拟大赛特等奖、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一等奖、全国管理决策模拟大赛一等奖等;“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获全国优秀组织单位2次、优秀新闻宣传单位2次、优秀个人1人;一附院中药房获授“全国青年文明号”;获全国大学生文化艺术展演二等奖2次;获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全国铜奖1个、省级奖项15个,获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最美志愿者”1人、全省优秀个人4人;省级无偿献血先进集体2次;1人获2021年安徽省“大学生年度人物”称号,1个团支部获全国“活力团支部”称号,1个团支部获省级“十佳团支部”称号;学校选派19名学生赴新疆、西藏志愿服务。

社会评价美誉高 学校注重选树宣传优秀人物、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用身边事感染身边人,在新闻媒体刊发《安徽中医药大学:做好党史学习教育的青年文章》《上好“红色”实践课——安徽中医药大学2021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综述》《用好战“疫”鲜活思政教材 创新实践育人方式》《安徽中医药大学——抗洪防汛守初心》《将中医人战“疫”故事写成诗歌作品》《高兵:争做“三有”新时代中医学子》《爱心献血的长跑者——记安徽省无偿献血“先进个人”沈浩宇同学》等报道500余篇。此外,还收到了合肥市共青团、合肥市中心血站、阜阳市颖泉区政府、肥东县共青团等单位特函感谢信。

两年多来,安徽中医药大学不忘初心,以“大医精诚”实践育人工程建设为契机,在融合创新中与时俱进,坚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促进育人资源最大化整合、育人模式最优化创新、育人效果最大化提升,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10月25日